10月12日晚,由我院团委、学生会主办的“筑享空间”讲座系列第十二讲——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分享会在建院书吧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了政法学院的梁国喜老师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学院党委莫卫文副书记、团委书记周新林老师、学生会秘书长刘芷含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交流会开始后,大家观看了视频短片,这个短片向我们简要介绍了青年习近平来到陕北黄土地做知青的七年岁月,从基层到中央、从中央再深入基层的经历。接着,师生们围绕习近平知青岁月中的艰苦生活、习近平当上村支书后做的几件大事、如何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分享了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读后感。
第一个主题是你所了解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艰苦生活。黄丹同学首先从习近平生活、学习和工作三个方面讲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感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斌同学回顾了书中描述的青年习近平在农村经历过的“跳蚤关”、“饮食关”、“缺油”、“劳动关”等艰苦生活,可他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梁国喜老师点评:习近平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形成的家国情怀,从知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无穷的智慧和勇气让他得以在困境中坚持下去。莫卫文副书记则指出,克服身体上的伤病和困苦容易,但更难是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和比别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正是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与动力使习近平能够坚持走下去,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借鉴和学习。
第二个主题是列举习近平当上村支书后做的几件大事,同时思考他是如何想到并成功实施。吴杰胜同学列举了习近平组织办沼气、铁业社和磨坊等事情,他分析这些事情能做到是因为青年习近平找到了群众最迫切需要的东西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刘文思同学则大胆指出,在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后,再横向对比了西方国家领导人的经历,相比之下,习近平总书记亲民形象跃然纸上。梁国喜老师点评:青年习近平之所以能想到并办到是因为他真正融入到了群众的生活,“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和群众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同时运用自己的远见和所获知识并结合当时梁家河的实际条件,为梁家河的老百姓谋长远、造福利。
最后,同学们还围绕青年习近平酷爱读书、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习近平“系好这粒扣子”的原因,陈智坤同学认为七年知青岁月对他影响颇深,正是艰苦的知青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杰同学还以一首小诗《照亮我们的星星》,比喻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领导着大家前行。
分享会结束时,梁国喜老师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扉页习近平回顾知青岁月的收获为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其一,深入群众。我们自己就是群众的一员,深入群众更深层的解释就是要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在做每件事情如果涉及的他人时要学会推己及人;其二,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无论我们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苦难和磨难,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并努力一步步去实现它,“格物致知修身”,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三,相信自己。接纳我们自身的弱点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去做能够做的事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29名受访者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我院各团支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各团支部认真组织团员进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读书分享会和读书征文活动。本次我院团委学生会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上,各团支部代表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在嘉宾们特别是在梁国喜老师的点评下,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