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志愿服务中山纪念堂建堂九十周年纪念活动
2021年是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落成90周年,近日,我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院150名青年学子志愿服务“九秩华堂 城市之光”——广州中山纪念堂建堂九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重点服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主题论坛,与何镜堂院士、孟建民院士等亲切交谈,共话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践的认识与展望以及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何院士以“建筑记录时代,设计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谈到建筑应该体现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需要与环境、人文、风俗、习惯相结合,并且从建筑形态、空间、色彩等方面为同学们讲述了建筑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的关系。他勉励青年学子通过建筑体现时代记忆,让建筑呈现时代性。孟院士以“城市审美解析”为主题,主要讲述了城市审美离不开一个城市的路径、边界、区域、节点跟标志物的美感,离不开反应城市整体形象与气质的城市天际线,他认为城市审美鉴赏力是有层次的,提出了艺术鉴赏金字塔等级等主要观点。
我院 青年学子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沉浸式参与到集学术性、前瞻性、创新性、指导性为一体的高能建筑文化论坛上,进一步体会到自身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并坚定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进一步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强国使命。
2019级城乡规划(1)班 陈茹莹:有幸在中山纪念堂建立90周年之际参加在是中山纪念堂举办的“九秩华堂 城市之光”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近距离聆听何院士、孟院士的演讲,对于何院士所说的建筑应该是接地气的,建筑应该要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相结合,我有所共鸣,一个优秀的建筑应该是能够体现出它独特的时代记忆与地域价值的。孟院士所说的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气质要取决于该城市的天际线,天际线应该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在听完两位院士对于建筑与城市审美分享后我受益良多。
2020级建筑类(1)班 廖彩婷:何院士用大量的经典案例让我们了解到:一座成功的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是地域、文化和时代的融合,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优雅的建筑用色彩、形态和体量表达出自身独特的建筑语言,与环境、人文和当地特色高度融合,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极具美感。”这是一场让人受益匪浅的论坛。